我的網上相簿:
http://www.flickr.com/alexsky/
www.flickr.com
這是一個 Flickr 徽章,顯示來自 alexsky_1984 的公開相片和視訊。在此處製作你自己的徽章。
連結:
香港宣明會
香港樂施會
跟你 仍 能 通 電...多麼英勇!
假如天堂沒有天使
  童話從不存在
如何相信
令我沉迷過的河童
  鍾愛的小王子
其實 都創自上帝

    
since 15thFeb, 2004. continued 31st Jan, 2007. Reborn 05th Oct, 2011.
歡迎來到 Alex 的天空
這網站記下了我的「隨想話語」,也即是我在日常生活中胡思亂想的事。
另我亦有 網上日記。若有說話或意見,歡迎以 MSN 或 facebook (alexsky1984@hotmail.com) 與小弟交流,謝謝。





日期:2011-10-06 3:21AM

「我想,每人都應有一片天空,這片天裡,沒有他人,只有自己。一片天空讓自己說說故事。」

我想,誰人看見我,看見我的相片、看見我的工作、看見我其他一切,都不會看見我的生命。

但是我確信,我部分的生命蘊藏在這片天空裡。

上帝創造奇妙,有些人的生命是音樂、有些人的生命是攝影、有些人的生命是金錢,那麼多元化,而我喜歡以思想來表達生命。

我喜歡聆聽人的說話,尤其是不認識的人;
我喜歡拍攝花草樹木,尤其是不起眼的小花小草;
我喜歡思考人生題目,尤其是他人不願去想的話題。

但是,從前我並不在意自己的生命。有了這片天空開始,才發現生活裡充滿光影和顏色,我用文字記錄它們,收藏在這片天空裡。

失去這片天空的日子,我有一刻感受到自己失去了部分生命,是的,深刻感受到。

這次重整網站,由 03年寫的第一篇隨筆開始認識過去的自己。邊讀邊會心微笑。那個他的文筆多麼幼稚、想法多麼天真、思想多麼黑暗,然而,沒有他,也沒有今天的我。

他說:「一個人的路,獨個,就獨過好了。」

他說:「世上最幸運的事情之一,是每人都有愛;而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是每人都有不同的愛。」

他說:「我甘願為她浪費時間,雖然她從不知道。這是淪落,我知道,但無可奈何了。她在枯萎,我在墮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這麼合襯。」

他說:「幸好,幸好我的文字無需為錢而活,所以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而無需裝出一副討人喜歡的模樣。」

他說:「真正喜歡藝術的人沒空去想金錢問題。我知道我任性,我知道她擔心我將來的生活,我知道我從來不為自己打算。但是,我更知道自己不願走一條自己不喜歡的路。」

他說:「只有那個願意花時間走在街上尋找靈感的 Alex 才對文字偏愛有嘉,而這個任性的Alex 不知逃到那裡去了。但肯定的是,喜歡文字及寧靜的他仍然存在。有天他總會重現。」

他其實相當可愛。

而讀到他的《夕日》、《愛上枯萎的玫瑰》、《雪地•風箏》,我想起他失去眼神的原因。
那時候,他的世界總是停留在那天,那個夕日時份,似是永遠看不見晨星,也看不見月亮;他總是守候在那片不會融化的雪地上,手裡放著身不由己的風箏;心裡記掛著早已化蝶的玫瑰。

但我知道他不痛恨這一切。如果沒有淚、沒有夕日、沒有雪地、沒有風箏,如沒有玫瑰,人生裡也少了一些色彩。只有歡笑聲的不是人生,笑中有淚的才是完整的人生。

幸好有他,我看見過去雖有風雨,卻也有彩虹。今天,我不願這片天空一再荒蕪,願我像他那樣愛文字,愛思想,讓未來的他知道今天走過的路是甚麼顏色。

日期:2010-08-17 11:31 PM

家人訴說,她已盡了最大努力,仍然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我說,要是因此覺得失望,自尋苦惱的便是自己。

誰說付出了努力,一定會得到想要的回報。「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是個小學的課題,說真的,小學開始,人便應該透徹了解,並大方接受這真理。 人生路上,要是多求一分收獲,往往多添一分失望。做人,總不能太天真太傻。

然而,世界很公平。你付出過,一定不會白白浪費。

例如歌唱。每天花十小時練習一首歌,不一定唱得好,每人聲音都有特質、不同的辨識度,練習不適合自己的歌,怎樣努力都及不上有天份的人。 這並非不公平。十小時的練習,在技巧上進步了,遇上適合的歌曲時,自然得心應手,沒有這十小時,到機會來了,你只會錯過。

例如拍照,尤其拍風景或生態,可能捱過曝曬或大雨,付出心力和時間,仍然等不到想拍的照片。但是,得不到的是相片,得到的是 EQ 和耐性。 失望過,我們的耐性都比不懂等待的人好。到下次拍照時,我們懂得耐心等待更好的風景,甚至在人生其他事上,我們學會耐心應付,亦學會欣然接受失望。

例如待人。對一個人好,我們希望他懂得回報,好心好報似是人之常情。然而我們知道,全心全意對待一個人,他不一定領情;盡情盡力為一個人好,他不一定記恩。 但我們學會了何謂付出。我們必須學會付出,才會遇上同樣願意付出的人,他不一定是最先的那個人,但你要是真心付出,他一定會出現。

得不到想要的,不要失望。你付出了時間、心力、感情,想唱好一首歌、想拍好一張相片、想培養一段關係,這些不一定得到,但回報卻可能以更好的形式出現。 細心想,我們人生裡失望過多少次,是否每次都沒有得著?堅強的心,多少是由失望的經歷塑造。一再沉溺失望,只會失去更多。

日期:2010-07-04 11:00PM

 今天在唱片店聽到一首歌。

 這首歌,我不看歌詞,單聽編曲也能在K房內流暢地把它唱完。

 我以為熟透歌詞。

 但是,曲中一句詞在電視螢幕出現了,竟給了我陌生感覺。

「日後 盡量別教今天的淚白流 / 留低擊傷你的石頭 和最耀眼傷口」

 這是副歌的歌詞,我沒可能陌生。但是,我,就是彷似沒有看過。

 原來當年寫來諷刺別人的話,是用來諷刺今天的自己:我們可以在K房內聲嘶力竭地唱出《人來人往》,但毫不知道曲中寫了三個故事。

 再看這句詞,「留低石頭和傷口」,當中智慧,多麼簡單,但卻多麼難行。

 我們極力不想記起傷過自己的人和事,時間過了,我們甚至以為傷痕已經褪去。

 但事實是,傷痕一定存在。愈是看不見,那道傷,其實傷得愈深。
 不敢按下,只是逃避,不是忘記。
 若真的痊癒了,你應能大方地按下傷口而不感到痛楚。

 你能做到嗎?
 我們不是電腦,人要忘記一件事,無法把記憶立刻刪除得一乾二淨。

 歌詞寫得極到位,你能大方地留下耀眼傷口,流過的淚才有價值。我們要忘記一件事,一定要忘記了事情能刺痛自己的原因。

 抹去了「原因」,石頭不再可以擊傷自己,這時,它是葡萄,找回過往流過的淚水,配合時間,能等待的是生命裡的一個收成期。

 這道理簡單得很,黃偉文在歌詞最後一句也寫得輕鬆,「誰都辛酸過,那個沒有?」似乎誰都辛酸過,辛酸便不算一回事。

 試問,誰能毫不猶豫地數出自己身上有多少傷痕?說真一句,誰都怕痛。

 今天才發現這句歌詞的深奧之處,忽然陌生。要喝一杯純葡萄酒,以為容易,原來要歷練的卻太多太多。

日期:2010-06-18 06:47PM

  (1)

  他說他恨一位傷了他的女孩,他說他愛過她。你相信嗎?

  若是真愛,應有一份承諾,無論她怎麼樣,他都會死心塌地。

  但他沒有死心塌地,他死心了。

  再看一次他的「山盟海誓」,不知道可悲還是可笑。

  你的承諾,不只包括你不會變,還包括接受她不完善的地方。

  只愛上一個人的優點而不是她的全部,你不能說愛過她。


  (2)

  建築於泥土上的房屋一定容易塌下,因為泥地不穩定不可靠。

  建造甚麼,必須找個不易動搖的根基。

  這道理眾所周知。

  但是,為什麼人喜歡把戀愛建立於外表上?

  外表是容易被時間摧殘的東西,因此,外表易變,「愛」也易變。

  若果你相信憑外表可以得到他的心,請同時也接受他的心隨時改變。


日期:2010-06-10 02:30AM

《這日子不關於數字,這日子關於血淚和公義。》

一九八九。那一年,我不到五歲。

某些「大人」們喜歡問:當年沒有思想的你,何以對一件「事不關己」的事如此關心?
我說,這件事,與不喜歡公義的人自然無關,卻與所有相信公義的人都有關係。

對,關於那天,我沒有記憶;有的,卻是最起碼的歷史知識。

只要有歷史,只要有文字,只要有相片,只要有思想,便知道那個凌晨發生的是怎麼一回事。
還記得那照片,那道猶如火海的街道,那幾位帶著槍械跑過的軍人,「那是戰場嗎?」,那不是戰場,然而,既不是戰場,流血為何能沒有理由?生命為何能無聲無色地溜走?
還有那影片:前一晚的廣場上,一群群學生不願離去,要守護他們的信念。鏡頭轉過,不過數小時之後,猶如廢墟的廣場上再沒有學生,再沒有聲響,再沒有自由,剩下暗黑的火光,和那座粉碎了的女神像。

他們那裡去了?
他們那裡去了?
他們那裡去了?

留不了生命,留下了信念。
我太想詢問當年已有思想的「大人」們,當日既親眼見證了這事,今天何以說悼念沒有意思?

家人卻說,當年犧牲的都是沒有名字的學生,帶頭的都能全身而退,跑往外國「就醫」。
她說那不過是王丹和吾爾開希為名利而演的一場戲。
於是我問:那當年犧牲了的學生在做的事,是對或錯?她說,總要有人做這些事。
我又問,既然學生們對,即使王丹和吾爾開希都有私利,那又怎樣?人都要認清自己的信念才不致被動搖。
我們信的不姓王,也不叫吾爾開希,我們的信念,姓德,我們稱作德先生。

民主和公義,不應是相對標準。多少年,六月五日的報章頭條出爐了,公義的價值彷彿只決於六四晚會的人數上。

十萬人,公義有價;五千人,公義便不外如是。

你知道嗎?公義的價值不在人數上,公義沒有一個「價」,公義是無價的。

我是出生於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小朋友。多少年來,多少次,當六四晚會的人數屢創新低時,同齡的朋友便說:看,你又做了傻子。

是傳媒的錯?還是思考模式的錯?多少人把重點放在那數字上。

彷彿不過十萬,當年流過的血便沒了價值;
彷彿不過五萬,當年鎮壓的命令便被默默接受承認;
彷彿對與錯之間存在著一個數字。
彷彿傻子不傻子,便取決於這個數字。

如果有一天,可能再過二十年,六四晚會的人數只餘數百,這事件就隨人數成了歷史裡的小事。

你知道嗎?香港社會總是模稜兩可,是因為我們崇拜數字。有了數字,對與錯、黑與白,也就沒了絕對標準。

想一想,公義是否應有個相對的標準?
一萬人不代表那是公義;二十萬卻代表那是公義。這是我們的思想,這是我們的香港,這好嗎?
有說中國大陸上,香港是最敢發聲的一片土地。我說,可惜這片土地裡最能發聲的,都關於數字。

願我們驚覺,六四不是一個數字,六四也不關於數字,六四關於的,是血淚和公義。


日期:2010-05-29 03:45AM

 《從心而怕》

  那天在網上看了戶口結餘。那個數字,在心裡盤算了不下百次,但活現眼前的時候,也會帶點震撼。有些事,我明明知道,但不想知道,更不想有人告訴我。

  於是不想再看數字了,帶了相機出外。

  還是拍照好。拍照拍的是眼前的事物,但要是用心拍,拍出來的相片一定能看到自己。

  那天我又去拍天空了。這天的天空好像特別清晰。這是很有趣的,自己可以不知情地騙過自己,但相片卻把真相告訴你。

  老實一句,之前我故意不想用腦。

  今天卻細心想這個問題,要是讓我選擇,我一定選擇拍天空,一定不會選擇拍飛燈人像照。為甚麼?

  是這樣罷。天空的佈置偉大得人不能控制,變化是人無法預料;人造的燈光,再漂亮也只是人造燈光。我喜歡的,不是既定的安排,不是自製的漂亮,我喜歡的,不是五光十色。

  這是很奇怪的,別人知道你不愛五光十色,會說很多話。別人的說話聽得習慣了,我選擇不去聽。但是,現實是可惡的。裝作聽不見閒話很容易,裝作不明白別人的用意很容易,但是裝作不理會數字卻不太容易。

  我想騙過自己,但相片會說話。但凡喜歡的東西,都怕失去,當你很害怕失去一樣事物,你一定盡力找著它。那天我看完了數字,為什麼去了拍天空?我想逃避的憂慮,心裡不去想,但一看相片,便騙不到自己了。

日期:2009-12-04 00:49AM

 小丑常掛笑臉,是面具遮掩眼淚不被看見。

 笑不真心,笑得越真,心越假。


日期:2009-11-11 5:48AM

 《回望. 再寫》

  從前我喜歡把想寫的東西寫在筆記上,四五年的時間裡,累積了七本筆記。

  是性格吧,還是缺憾嗎?我寫了就把想過的東西忘記,無論重要不重要,都不再記起。一直認定,有思考的日子才算活著,因此那些筆記是自己活過的唯一證明。

  掉失筆記後,我忘了很多事。

  甚至對著文字,也很陌生,很陌生。文字是我從前最喜歡的東西。

  從網站內看到很多從前自己寫過的隨筆,有些當然刻骨銘心,但多數只有依稀印象。我想,從前的我,他應該自尋了很多心結,他說愈想把事情記起,便愈容易把它忘記。其實呢,人為什麼必須執著於某一件事?人本來就不應固執,即使那件事多麼重要,過份執著,也注定沒有好結果,也是錯。

  如果忘了某件事便無法活下去,那麼記起它只等於麻醉自己。絕望了,才有新的前途;不夠絕望,我永遠停留在奢望裡找尋回頭路。

  他怕了文字,怕了從前喜歡的書,怕了接受現實。五年有吧?他以為自己在等待一個重新站起的機會。感謝神,我知道了,失去筆記就當是放過自己,放過自己才有能力忘記。

  我需要的是一種徹底的挫折,一雙不去回望的眼睛,和一份仰望明天的心情。


日期:2009-10-28 03:11AM

 (1)

 開始忘記怎樣寫字,這也是病徵之一嗎?

 聽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可醫治一切。

 她說我會病好。

 我說這不是好事。

 她說時間會過去,我說過去了的時間不是過去了,是留在腦海了。

 文明被壓碎,情懷卻不衰。


 (2)

《A little faith》封面那一句彷彿是上帝要我反思的問題。

 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你能否放下自己,相信希望?

 天父就是我的希望。

 回望我認知裡的困難時刻,慚愧地,即使經歷過上帝大能的幫助,我只懂得自我憂心。

 但是,每次天父都給我希望。

 那一次,心傷得徹底了,無意地,卻看見老客人口袋前掛上了「耶穌愛你」的牌子。

 那一次,in tears,又是無意地,眼前掠過的貨車車身竟不是印了廣告,而是「願主耶穌祝福你和你的家人」。

 那一次,突如其來的惡運,心餘下了多少開心?卻碰上詩篇四十篇十七節:
 我是困苦窮乏的,主仍顧念我;你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

 我不信巧合,我相信神。我以為我的信心足夠,但是,信心足夠,何以憂愁?
 那份信心要是來自上帝,定不會如此脆弱。

 我的能力不是我的,我的能力都來自神。

 愈能放下自己,愈可以作更多的事。

 感謝我的天父,我應該放下自己,我應該完完全全放下自己,我應該相信你。


 (3)

 不得不承認,混亂的生活奪去了我創作的動力。也許受傷了的腦袋沒法安排有質數的生活,也沒法想出好的點子。


 (4)

 俗世的安排令人心煩意亂。你問我的前途,說真的,我關心我的夢想多一點。

 人能控制多少事? 我只想在還能發夢的時候發夢。

 ∼ 一天天催迫生活在現代化 / 繽紛星空拋低我寄存繁榮垃圾崗 ∼

日期:2009-10-05 01:09AM

 無故心煩意亂,只想亂寫幾個字。


(一)

 專心還是分心,只有一線之差。

 太專心於一件事一個人,對其他人其他事便只能分心。

 是的,心有太多東西,便甚麼都感受不到。老師的說話確是有用,拋開包袱,然後進步。

 唱歌如是,寫作如是,攝影如是,藝術如是,生活如是。一切也如是。

(二)

 媽媽問,現時付出的努力可換來多少回報?

 我知道她說的「回報」,是指金錢。我說,真正喜歡藝術的人沒空去想金錢問題。

 我知道我任性,我知道她擔心我將來的生活,我知道我從來不為自己打算。但是,我更知道自己不願走一條自己不喜歡的路。


(三)

 他說我想法簡單。我說簡單是一種福氣。世界複雜,我怎會不知道?我清楚得很。只是,我雖然知道,卻選擇不知道。既然我能做到「選擇不知道」的境界,何妨不想得簡單一些?

 朋友呀,只說一句,我其實也有狼的基因,但卻甘心演一頭不想甚麼的羊。我喜歡羊的眼睛,羊的眼睛有綠草,狼的眼睛是鮮血。


(四)

 某人常對我說一句惡意批評的說話。說真的,我曾為此心傷。

 人性叫我反駁,更給我一個堂皇的理由去反駁。但反駁是「正常人」做的事,也是惡念的開始,我只知道反駁能挽回一點毫無用處的尊嚴,能在心理上打勝一仗,卻不能得到天父的認同。能把某人反駁得體無完膚又怎樣?天父不喜歡爭勝的孩子,天父喜歡認錯的孩子。


(五)

 看了一遍個多月前在中環拍的街道照片,記得當時喜歡得不願刪除任何一張,今天卻想把整個相簿都刪掉。這是好的,不斷接受失敗和考驗本來就是生活應有的過程。我知道,接受了便進步,不接受便原地踏步。


(六)

 進步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懂得甚麼,而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懂得甚麼。


(七)

 堅持不死心,心還是會死。可能正確。好,再等半年,浪費也好,半年。

日期:2009-09-07 09:12PM

 《心的視界》

  那天,在書局把柯錫杰老師的《心的視界》拿上手,看了一篇文章,已知道當天不帶它回家,我會後悔。


  一直不滿意自己的照片,卻沒懷疑過天父賜予的攝影天份。常人覺得平凡的畫面,我一眼便把它的美麗發現;別人看到瞬間發生的事都在猶豫,我卻隨即按下快門把它找住。拿起相機不久,我已知道自己有種「捕捉瞬間美麗」的能力。


  但拍過的相片中,沒多少是合格的。找個理由吧,我一直歸咎於欠缺了基礎攝影知識。對,我從沒認真看過一本講授攝影技巧的書,我看的都是大師們的作品集或是分享攝影心得的文集。至於那些快門光圈,全是實際拍攝學來,我相信,按下了快門 1/20s 跟 1/250s 有甚麼分別,選擇光圈 f/2.8 跟 f/10 有何不同,還有ISO (感光度)、曝光補償等,拍下了相片,自然了解。


  但是,看得越多一流作品,自己的不足越是水落石出地浮現。於是近來一直尋找一本解構基本功的書。《這時怎麼拍才漂亮》不錯,但當中所教的初階法則多半被我一步登天地 break rules 了;《拍照前,先學會看》也是好書,但作者只講及構圖和用光;《攝影師之眼》由封面到排版都極具專業感,但內容卻流於文字化和理論化。最後我選好了兩本:由韓國攝影組織 300D Club 寫的入門書,以及標旗翻譯自大師 Tom Ang 的教材。


  然而,最後,最喜歡的一本卻是滄海遺珠。柯老師的《心的視界》不是一本攝影的教科書,卻記錄了他一生的攝影心得,如果攝影有心法,這部書就是心法。書中沒提到任何攝影技巧,但我發現了自己真正欠缺的態度。我認為藝術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於是,「把眼見的東西真實而漂亮地透過相機再創造一次」便成為我一直的信念,我更相信只要用心拍照,拍出來的照片一定漂亮。但是,即使我如何用心拍,拍出來的東西即使漂亮卻不能留住人心,看的人只記得我拍的照片漂亮,卻看不見我照片內的心情,更會忘記我拍過甚麼。和好的攝影作品比較,我的相片立即相形見拙,而我一直認為是因我沒有基礎。


  看過柯老師的書,知道了根基不是問題根源,退離技術層面,我堅信的心態雖沒有錯,卻不完整。柯老師說:「攝影是心的反射」,這句話再也假不了。不只攝影,就是寫作,甚至每一項藝術,都應該是參與者的個人心境投射,否則藝術便失去了根本意義。而我在寫作及攝影兩個範疇上都忘記了這重點。柯老師說:「攝影之路上的每一步,都在見證我的心。」早年於美國從事攝影,他為的是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樣的心態為他帶來了令他名成利就的商業作品,但柯老師是個極之瀟灑的藝術家,他在名成利就的時候放棄一切,包括家庭和事業,隻身到陌生的北洲及歐洲流浪,這樣的心又為他帶來了一幅幅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行》(攝於突尼西亞)、《唐德訶德走了》(攝於西班牙)、《老祖母瑪麗亞》(攝於葡萄牙) 和《等待維納斯》(攝於希臘),一幅幅相片呈現眼前,我不再用漂亮不漂亮來評審相片,我能感受的,是柯老師當年流浪時的飄泊心情,那位騎著驢的女人、那些等待著主人歸來的風車、那位站在窗前微笑的婆婆、那片深藍的愛琴海,我無法解釋,但任誰看到相片,都知道這些不是旅行照片,裡面沒有笑臉、沒有壯麗風景,卻有心情,有一位流浪者的心情。


  我一直知道拍照的不是我的手,我知道是我的眼睛在拍照。但是,用眼睛拍照,只能得到漂亮的照片。我不應用眼睛拍照、不應用相機拍照、更不應用手拍照,我應該用心拍照。


  看回我的相片,花草、日月、燈影、街道、模特兒,不論是人是物,基於不完整的信念,我只想把他們漂亮的一面呈現,而這「漂亮」是建築於客觀的觀念上,卻沒有把我獨有的心境放進相片裡,所以我的相片沒有個性,沒有個性的相片也可能漂亮,也可能得到讚賞,卻無法在觀看者心裡留下痕跡。


 「太漂亮,以至於看不到攝影者的心。懂得攝影技巧並不是學攝影的第一步,什麼是你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美感,那才是最重要的。」他說。


  我常常帶著相機到平凡的地方走,以為在平凡的地方拍出不平凡的照片是一種成功,其實,我心追求成功的漂亮照片,便註定我不能用心拍照。用心拍照不解作如何花心機拍照,用心拍照解作把自己的心放進相片裡。


  感謝柯老師,更感謝天父。能發現花草的美麗不是我懂得拍照的證明,在迷惘時遇上良師才是我應該繼續的原因。世界上有太多數落我的聲音,但我知道,衪鼓勵我,祂鼓勵我證明了我和相機之間確實存有一種緣份。


日期:2009-08-16 04:28AM

 (1)

 先假設遇到的都是好人,得益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又是林夕的理論。

 相信了他後,我「吃虧」了不知多少次。

 被騙錢、騙信任、騙機會,等等等等。

 無他的,我假設他是好人,他自然便假設我是傻子,正常不過。

 但是,吃虧了,吃虧的不過是金錢和心理,細心想,賺到的難道少嗎?

 EQ提升、不再輕易發怒,也不再多疑猜度他人的用心,境界提升了,level up!他們都是好人,我的世界便少了很多很多幽暗。

 對,我賺到的,是一個更可愛的世界。

 哈,林夕自然知道無視壞人的處在是如何不智,但他更知道,真正得益了的人便不會計較吃虧了什麼。

 夕爺,cheers!


(2)

 最近又再害怕寫字,總是拿著相機拍照,筆記簿呢,已被書堆活埋了。

 其實,我喜歡文字多於照片。逃避、害怕,不是心灰意泠,是怕寫得差。

 上一次是四年前是吧,有過同樣的感覺。

 而怕的原因,我也知道,是因太渴望進步,於是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看到之前寫下的東西,自然有種不愖入目的感覺。

 信心就這樣被動搖了。

 我想,由一個層次跳至另一個層次,中間必須經歷這個階段。捱不過,便原地踏步;捱得過,便提升至更高境界。

 嗯,和四年前一樣,在進步之前,我必先相信自己能夠進步。


日期:2009-08-05 06:21PM

 《選擇食物,還是上帝的話?》

 「好人的路一定比壞人的難走。」那天,林夕 在某場合這樣說。

  那一刻,心裡只有震撼。知道嗎?自己一直知道但又不願相信的事實,卻被一位尊敬的老師輕描淡寫地道出了,心裡,只有無法說出的感受。

  工作上的確如是。別部門的同事總是喜歡找我幫忙,因知道我不會推卻。其實,誰不知擺出一副煩厭的姿態便可脫身,誰不知 Say No 便可悠閒?

  而且,做個好人表面上可受稱讚,背後卻被冠以傻子之名。

  實情是,做個好人是許多人小時候時的理想,但成長了,許多人都自然地選擇了壞人之路。

  說真的,我曾對此有過十分激烈的掙扎。於是某晚,我求助於天父,翻開聖經,立時揭到基督受試探的章節。

  馬太福音 4:4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好人壞人跟食物與上帝的話有何關係?」當時,愚昧的我以為這不是神的回應。

  直至今天又再經歷了某件事,突然想起這句話。

 「食物」是人與生俱來的需要,是我們自以為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是一般人生存的唯一法則。

  每當需要選擇做好人還是壞人時,心裡總是先想到做壞人的好處,似乎選擇「壞」有很多益處,至少好人不願走的捷徑,壞人可以走。

  對... 食物總是先被選擇,而上帝的話卻被看成虛無縹緲,甚至被恥笑。

  基督教導我們愛敵人的章節這樣寫: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馬太 5:38)。這金句無疑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笑柄,甚至,今天看來,就連不少基督徒都覺得不設實際。

  但是,基督既不怕死,更不怕被笑。祂早給了我們提示,「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路加 18:17)

  若問一位小孩,問他要做好人還壞人?他定會不假思索地選擇好人。若問一位大人相同問題,他也許也答「好人」,但是心裡立即想到,「還是做壞人來得化算。」

  大人這樣選擇,是因為他們在人生路上跌過痛過的經歷,他們害怕被「笑」;小孩們的選擇,是因為他們與生俱來的智慧,他們知道選擇壞人就是錯,而不會害怕做好人的後果。

  我早已體會到,成長了,我們不自覺地以「童真」換取「智慧」,以為「智慧」叫我們更懂選擇,事實是,假的智慧只叫我們看見更多食物,卻看不見真正的路。

  大人們會聰明地推卻了別人的求救,推卻了被恥笑的機會;小孩子卻帶著智慧選擇好人的路。

 「食物」是生存的法則,做壞人是生存的法則,但是基督既沒有選擇,我們也不應選擇。感謝神,原來那夜你是如此直接地回應了我。

  路是難是易不是重點,重點是路是通往那裡。好人的路難走,盡頭卻是天父的國度。


日期:2009-08-01 12:06AM

 對不起,我想先旨聲明,我並不如 閣下想像中單純易騙,我是選擇用一顆童心來面對任何人罷了。

 (1)

 女孩子裝模作樣的眼神最令人討厭。

 (2)

 他說我不適合唱一首我十分十分喜歡的歌,那種失落有如宣判你無法和一位深愛的人一起那樣痛。

 我只想說,在錄音室,我們要唱監製「喜歡」我們唱的歌,而且必須依他的唱法。

 在K房,我們卻可以任意唱自己喜歡的歌。

 這個世界已經太多比賽了,不需連娛樂時間也用來比試。

 (3)

 童真不等同天真。但是,如果成熟的「某程度上」等如學會欺詐,我寧選擇童真甚至天真好了。

 你要知道,童真或天真的人都能踏入天國,「成熟」的人卻不可以。

 (4)

 每人都有兩面,一面誰都看得見,另一面誰都看不見。

 小時候從《蝙蝠俠》電影裡聽到這句對白,小學的我已深深領會到當中道理。

 因此,每當發現到別人臉上的面具,我從不感到驚訝。

 誰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誰不知道呢?你又何必大驚小怪。

 (5)

 一再有人告訴我,要拍一些別人喜歡看的相片,寫一些別人喜歡看的文字。

 這樣,他們才會被讚。哈哈,這說法完全沒錯。

 但你知道嗎?我不如別人隨隨便便地拍照和寫字,他們彷彿是我的孩子。

 我就是這樣認真。

 幸好,幸好我的孩子無需為錢而活,所以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而無需裝出一副討人喜歡的模樣。


日期:2009-07-07 02:19PM

(1) 為何多人看的文章才稱得上好?

  就看看「她們」的價值觀。一個又一個的她,喜歡笑話,還是喜歡有價值的文字?

  甚至,她們心裡連價值的定義都沒有。

  她們當然不會喜歡我寫的字。

  然後有一天,她們中的一人說我寫的東西不好,是因為不夠好笑。你說,我應否從此不再寫字?

  沒有意義的話根本不用理會。只要相信自己有客觀的能力評價自己,她的「笑話」何妨一笑置之?

  還記得他說看過我的字,他一句話便足夠。

  •••

(2) 好人的路一定比壞人的難走。

  是的,精神年齡超過十歲的朋友,誰不知道?

  壞人可以心安理得地走很多快捷的路,好人呢?不是看不見快的路,只是不願意走。

 「傻瓜」,幾乎成了好人的代名詞。

  但是,上帝說,我們要走窄路。

  人為何只看見眼前的路是捷徑還是苦路,而不想路的終點是天國還是地獄?

  好了,壞人們,讓我告訴你,「捷徑」是通往天國的路,你相信嗎?

  別擔心了,苦路最終通往那裡,我們都知道,基督回到天國前,也走過一段苦路。所以我們不要懷疑,更不要灰心。

  •••

(3) 我終於發現到自己喜歡躲藏於文字世界的原因。「正常人」那些現實的想法太奇怪了,只有把自己藏於書裡的那個世界,我才能尋到共鳴。

  •••

(4) 遇見一位漂亮的女孩,我只想因為她的漂亮而拍照。就如為了一切美的事物而拍照一樣。

  我當然知道,一個又一個他總是想入非非,於是你說,我也一樣。

  誰這樣想,是因為他自己做不到。

  既然我自問有能力把思想停留在黑白的境界上,你又何必帶著七彩的眼睛來看我?

  •••

(5) 朋友說,喜歡藝術只有一個下場。

 「放棄吧。」

 「放棄吧。」

 「放棄吧!」

  放棄吧放棄吧•••這句話我聽過無數次,別人總是不明白我有多固執,正如我不明白為何你們總是輕易地放棄。

  誰不知道路是難走,但既然確定當初的自己正確,今天有何理由反悔?

  那天,看到牆上有棵絕處逢生的小草,我便選擇了自己的路。


日期:2009-07-01 01:14AM

 (1)

  他問,我未到過非洲,為何知道非洲有紫色的天空?我告訴他,相片是偉大的。

  他問,我當時還未出生,為何知道那之前發生的事?我告訴他,歷史是偉大的。

  他又問,世上沒人見過愛,為何我相信世間有愛?我告訴他,聖經是很偉大很偉大的。


 (2)

  他說,人大了便會忘記了兒時的夢。

  看一看世界,他也許說得對。

  看一看自己,幸好我還是小孩子。


 (3)

 「你知道小紅帽的故事嗎?」

  小時候,身邊的朋友都不會因這問題而發笑。

  但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我的問題沒有變,「笑」的人卻越來越多了。

  我想,如果我大了,便再沒有人和我一樣相信童話故事。

  直至 S,她似是最不信愛的女孩,但她說,她喜歡玻璃鞋和小紅帽。

  所以我還喜歡童話,所以我相信她。

  如果...可能...但是...可惜。難怪若寧說,「不可能才吸引」。


 (4)

  那天在某商場的 Food Court 上了一課。

  坐對面的爸爸不斷罵兒子浪費金錢。

 「只有十歲八歲,買名牌手錶做甚麼?小心被人砍了手,搶了手錶!」

 「未懂賺錢,買甚麼名牌!」

  爸爸把話重複了多遍,兒子卻沉默地躲在遊戲機世界裡。

  冷戰了一會,兒子沉默,代言的卻是旁觀的媽媽。

 「買得起就可以,手錶壞了,不可以買新的嗎!」

 「他要的太貴了!」爸爸仍是重複他的說話。

  媽媽不想氣氛再這樣下去了。她的方法是轉移視線,「你吃甚麼?」

 「不用!我自己去吃!」就這樣,爸爸走開了。

  EQ 不錯的兒子還是無動於衷地在遊戲機裡遊玩。

  旁觀的我卻在想:錢,就連父子關係也可以疏離嗎?

  這是一個小孩子才會想的問題,只有我會想。

  凡事都有兩面,金錢造就了世界,這是正面,但金錢黑暗的一面卻可以摧毀一切。

  父子間的愛,是被錢摧毀了嗎?

  就在想得太遠的時候,爸爸回來了。

  他買了兩份食物。

  終於輕聲了,「吃不吃?」

  哈哈,他不是走了的嗎?但是,也太感動了。

  想起,剛才街上遍佈了無數情侶,他們都看似開心快樂,但你說呢,這些關係中有多少是愛?又有多少「情侶」把說說笑笑的牽手遊戲當作消遣娛樂?想起他們,我想不起愛。

  思緒回來,看一看眼前的父子,我卻看到了愛的整體。

  爸爸憤怒,但是,愛沒有消失。父愛是與生俱來的,不同於情侶間條件式的「喜歡」。

  其實,愛裡面不可能只有快樂,不快樂的出現是自然不過的事。

  我們怕不快樂會摧毀了一段關係,那是因為我們怕這段關係根本不是愛。

  爸爸把兒子罵得體無完膚,最後還是把吃的東西留給兒子。

  父母把我們說得如何一文不值,最終還是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我們身上。

  天父告訴我們,我們是罪人,卻讓疼愛的兒子為我們犧牲。

  我想,愛之為大,是因為其經歷洗練和包容的結果。

  一份完整的愛裡,本就包容了不快樂、不完美,包容了淚。

  只有笑聲快樂,不是真的愛,笑中有淚的,才是愛。


日期:2009-06-10 10:21PM

  我 恨 屈服於金錢和現實的人。

  我 愛 文字和寧靜。

  我相信 童話故事。

  我認為 小孩子比成年人更有智慧。

  我承認自己軟弱。

  我願意捨棄「狼」的機心,接受「羊」的純樸。

  我喜歡 真。我一定不會 假。

  哈!十五歲的我能做到以上一切。

  但是現在的我呢?

  哈•••早說過,人大了不一定進步。

  •••

  人越大,說話便越需要技巧。尤其是工作需要說話時。

  每當我以技巧來達到了目的,我都不快樂。

 「開單」了,別人都問我為何沒有笑臉。

  告訴你吧。在別人眼中我是成功了,但在於我,卻做了一件違背自己的事。

  原諒自己嗎?但是,我為了金錢而說了不想說的話...

  可原諒嗎?

日期:2009-04-26 12:28 AM

   突然想到死。

   突然想到死亡的問題。

   看過《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也看過《OT真荒謬》,怕死的我彷彿看到了這禁忌的另一面。

   我看到了,兩書中對生命有體驗的人,面對死亡時,體會到的都不是絕望。

   按「道理」,不想到死,我們才會勇敢地活下去。

   然而 墨瑞老師 (Morrie) 的一句話卻是常理的一大諷刺:「學會死亡,你才學會活著。」

   乍聽似是故弄玄虛的話,從 Wendy ( "OT真荒謬" 作者) 的反思中得到呼應。

   Wendy 在書中提到了她的「洋蔥論」:當生命快將完結時,就像洋蔥,最先剝落的外層是平時花費最多氣力追尋的金錢、地位、成就;而最後剩下的核心,卻是花最少時間來維持的:與神、與身邊人、與自己的關係。

  「生命只剩下數月,你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甚麼。若是尚有數十年,你卻不會正視這些需要。這不是很諷刺嗎?」

   對此,墨瑞老師非常認同,「我們都在做著自己認為非做不可的事,但我們都在忽略真正重要的事。」

   其實,人人都知道這個荒謬。不是嗎?

   外表是重要的東西吧?但假如明天便要死去,有多少人會在今天花上數小時裝扮自己?

   成就是人生目標吧?但「回家」的日子到了,你還會拚命地往上爬嗎?

   看到死亡,重要的事便不再一樣。

   但 Wendy 也一再說到,人人都知道,卻無一人能跳出這個荒謬。

   我,能做個小小的見證。早前得了胃病,有過「離開」的感覺。

   那時,我想做的事,沒一件是平時我追求的。

   原來,當「死」找上了自己,「重要」的事真的會不再重要,而被「忽略」了的東西也確實突然地變得異常重要。

   但復原後,我又再為了不值得的事而忙。

   不得不認同 墨瑞老師 的話:「人人都知道自己有天會死,但沒有人會把這當真。」

   或許,只有死亡來到面前時,我們才會趕忙找緊生命的真意。

   為什麼,「尚有」數月,我們會做真正應該做的事,但在尚有數十年的生命裡,我和你卻對此愛理不理?

   難道我們不知道,每個人都會看到死亡,只是距離的問題。

   如果死亡能令我們清醒,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清醒,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

   我想,無法清醒是因為自覺離死亡太遠。

   初讀到這兩本牽涉死亡的書,我不明白神的用意。

   我怕死。為什麼讓我讀到死亡?為什麼讓我看到死?

   原來。

   怕死的人逃避,不是逃避死亡,而是逃避生存的目的。

   衪要讓我看到重要的事,衪要我看到活著的意義。




| 往 日 隨 想 |